开云官网安全

牵手英伟达 MiR推出载重1200kg高阶智能化搬运叉车

时间:2024-07-10 01:14 文章来源:开云官网安全 点击: 469

  根据CMR产业联盟数据,2023年叉车移动机器人销量约19500台,同比增长 46.62%,属于高增长赛道。

  近年来,随只能制造升级,移动在工业自动化、物流仓储等领域的应用正在逐步扩大。CMR产业联盟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移动机器人整体销售规模达到约212亿,同比增长14.59%;销售数量约为12.5万台,同比增长34.41%。当中,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生产制造领域、动力电池行业,光伏行业等需求量较大。

  为抢占这一黄金赛道,国内外有关技术提供商开始进一步发力。近期,全球知名自主移动机器人制造商MiR公开亮相其搭载英伟达Jetson AGX Orin新一代人工智能托盘检测技术的MiR1200托盘搬运叉车(以下简称MiR1200),推动移动机器人技术再迈新台阶。

  据介绍,MiR1200承重量高达1200kg,与目前市场上自主移动托盘搬运叉车相比,多了“思考”的功能。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,MiR1200可在行驶中自动感知、规划并最终完成搬运任务,类似于在特定环境下的智能驾驶搬运小车。

  根据CMR产业联盟数据,2023年叉车移动机器人销量约19500台,同比增长 46.62%,属于高增长赛道。为此,AMR(自主移动机器人)托盘搬运叉车在市场上已得到普遍应用。

  不过,因所在工作环境很复杂,叠加汽车等应用领域因降本增效所需,对其安全性、工作速度、运营维护成本等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。总结来看,现阶段AMR托盘叉车面临的挑战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  1、许多应用场地通道狭窄,环境杂乱无章,若机器人检测系统识别和计算能力不够,非常容易造成工作效率低下,严重者会损坏机器人及货物;

  2、目前大多数AMR托盘搬运叉车使用2D激光雷达检测托盘,识别功能受限,比如托盘包裹了拉伸膜,叉车可能没办法有效识别;

  3、在具有挑战性环境中,缺乏工业级耐用性。如全向轮需要频繁更换,意外增加了维修成本;

  针对此,MIR率先将目光聚焦于AI领域,引入了英伟达Jetson AGX Orin,在诸多智能感知系统的基础上,为MiR1200托盘搬运叉车配备了强大的计算核心,能够实时处理来自众多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海量数据,使其具备了处理复杂信息和执行高级任务的能力。

  在AI加持下,MiR1200可以自动且高清识别障碍物并规避,同时具备在移动中自主识别并定位托盘的能力,并能智能调整自身姿态以适应托盘的角度,而抓取速度也大大得以提升。

  此外,MIR还与专业供应商合作,打造出了工业标准的驱动轮和脚轮,较少维修成本;同时配有舵杆,简化操作,不需要企业配专业工程师维护,任何人都可以对接。另值得一提的是,该产品充电10分钟可以工作2小时。

  “得益于AI技术的加持,我们成功地赋予了MiR1200前所未有的导航能力和灵活度。我们的目标是简化复杂的物流任务,让机器人能够像人一样思考,以此来实现人机协作的最佳效果。MiR承诺将不断推动工业自动化的边界,期待与客户一起,共同开启智能物流的新篇章。“MiR销售总监、中国区负责人何小虎表示。

  近年来,因市场需求量增加,慢慢的变多的玩家入局移动机器人赛道。然而,市场“狂奔”之后开始慢慢地走向理性,从2021年开始增长率逐步走低。另从国内近5年AGV/AMR行业融资情况看,融资数量和融资金额巅峰在2021年,随后融资金额持续下滑,2023年为20亿元,相当于2021年的一半,资本对行业的投入明显减少。

  在此背景下,行业竞争加剧,各大企业间除了卷价格外,逐步开始卷价值,而智能化尤其是软件成为竞争核心价值点。

  在何小虎看来,未来移动机器人的发展,应聚焦于机器人本体的智能化。“目前普遍应用的自动引导车AGV智能化程度较低,需要依赖中控平台发出的指令,正逐步被具有智能感知、自主规划路径、灵活避障以及可安全地人机协作等能力的自主移动机器人AMR替代。”何小虎称。

  就目前来看,AGV因技术开发较早、成本低等因素依旧占据移动机器人较大市场占有率,不过AMR近年来增长迅速,随着产品性能逐步提升和采购成本逐渐下降趋势下,尤其在AI的加持下,其优势愈发凸显,未来仍将高速增长。

  望向后续,无论是AGV还是AMR,目前市场渗透率整体依旧较低,因此空间依旧很大,尤其是仓储空间,而AI将成为促进移动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。

  凡本站注明“来源: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网”的全部作品,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-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没有经过本网站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站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。

 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(非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网)的作品,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别的媒体、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“稿件来源: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网”,本站将依照法律来追究责任。

 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:联系方式;邮箱:。

  人形机器人产业大爆发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吸睛无数

  “AI+”有望为医药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,国内药企纷纷入局

首页
电话
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