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体会网站赞助了皇马:亩产万斤一亩收入2万余元!即墨区生姜采收忙采出好“钱”景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20:46:20  来源:华体会网站赞助了皇马

华体会官网入口:

  深秋时节,硕果累累。11月3日,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女儿村的生姜迎来老练期,姜农们抢抓农时,忙着拔姜、捡姜,将刚拔出来的大姜剪掉姜叶、铲除泥土后,打包装箱,发往各地。在移风店镇女儿村田地里,大姜的新鲜气味扑鼻而来,农户们正有条有理地劳动着,拔姜、剪枝、剥泥,一袋袋个大丰满、色泽金黄的大姜被运上卡车,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盈的高兴。

  即墨区移风店镇女儿村坐落青岛母亲河——大沽河沿岸,有着100多年栽培大姜前史,是即墨区当之无愧的“大粮仓”和“菜篮子”。相传,唐朝时一官员汛期入村访查,男人皆去堤堰防汛,村中只见妇孺孩提,官员遂称此村为女儿村。女儿村由此得名,称号至今。本年,女儿村的许多农户栽培的露天大姜亩产值到达10000斤,一亩姜收入2万余元。

  前几天刚下过几场秋雨,郊野里的空气分外新鲜,乡民李松举和家人在自家姜地里忙着收成生姜。雨后的土地很松软,李松举用叉子轻轻地松下土,一把把丰满金黄的大姜破土而出。他的妻子则忙着给生姜整理泥土、剪枝。看着个头硕大、形状丰满的生姜,李松举古铜色的脸上缀满笑脸。据了解,李松举本年在本村和到临村租借土地共栽培了20亩生姜,每亩收入约2万多元。“尽管前段时间雨水较多,但整体说来本年生姜产值高、行情不错。”李松举骄傲地说。他之前施的是鸡粪猪粪等有机肥,产出的生姜份量足,口感好。

  走进移风店镇女儿村生姜栽培地,在这片炙热的黑土地上,放眼望去,一片片规整的姜地绿意盎然,满地的姜叶生气勃勃、茎粗叶肥,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。农人正抢抓机遇,将老练的生姜翻挖、除叶、去土、装箱,一派繁忙的收成现象。一堆堆刚挖出来的生姜色泽金黄、姜味浓郁,个个身形丰满、色泽艳丽,规整地摆满了田间地头。新鲜的生姜香味伴着泥土芳香扑面而来,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辛辣味。

  李松举骄傲地说,咱这地里种出来的大姜便是好,大姜栽培所施的是鸡粪、猪粪等有机肥,产出的生姜份量足,口感好,并且外形也很“俊”。记者经过查询了解到,正是由于该村生姜质量好,才有力保证了销路疏通,每年10月底是生姜收成的时节,超市的工作人员就会自动联络来收买生姜,许多商贩也会“闻”着生姜的味儿找上门来。

  移风店镇女儿村姜农成立了青岛春华秋实农人专业合作社,研究出姜糖、姜粉、姜豆等产品,注册了“女儿村牌”商标,延伸工业链,进步姜农收益。

  移风店镇女儿村党支部书记李成秋介绍,大姜是女儿村农人增收的特征工业之一。全村360多户,有一半多栽培大姜。现在,全村大姜栽培培育面积2000多亩,年产值达5000—6000万元。为发挥好大姜的品牌效应,女儿村经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,不断延伸大姜工业链,开展生姜深加工工业,把生姜加工成姜汁、姜粉、姜片、姜丝、姜酒等产品做出售,构成一条“工业链”,进步收益,使大姜的收益翻翻,乡民们也由于栽培大姜走上了致富路。“挣钱年份多,价格低迷时也有,‘姜你军’这句话,便是这么来的。”李成秋称。若遇到行情低迷,乡民就把姜窖藏起来,等价格高了再出手。一块姜,全村人“吃”了30多年,现在增加了新的“吃法”。李成秋说:“好产品赢得回头客,吃过的都回头再来买,这个做法一定要坚持到底。但现在便是有一个问题,刚起步,都是熟人购买,本钱大、产值少,价钱也不好意思多要。咱们创建了网站,走电商路子,不仅仅依托‘熟人圈儿’,而是要面向国内外出售。”

  据了解,女儿村以田园综合体为主导,依托自然资源生态优势,打造了一条集田园采摘、乡风民意体会、特征农产品展销、生态农业参观、写生拍摄、科普教育、农家宴、民宿体会为一体的村庄生态旅游新路线。